米乐m6官网下载:医疗卫生服务与医共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4-05-13 02:43:39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释义为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不存在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不存在血缘关系的小孩。贫困群众做为人民群众的一少部分,其所思所虑正是我们日常工作所要努力的方向,坚持的动力,是我们精准扶贫的初心和使命,更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于2021年已经全部脱贫,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将由脱贫转向防返贫。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占所有既往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虽然客观条件上已经摘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但是疾病伴身的问题将是面临的下一个挑战。作为健康管理守门人的基层卫生行业,我们能做哪些呢?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作为医疗卫生行业,首要责任是做好健康扶贫,对贫困对象身心健康情况做监测为地方政府帮扶提供决策依据,对病人医疗诊治服务具体负责。根据病患特征,基本归纳分类有三:一是突发急危重症,如外伤、急性心脑血病病;二是重大病,如恶性肿瘤、严重器官衰竭等;三是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心病、关节炎、偏瘫后遗症、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等。结合分级诊疗功能定位,主要救治任务在县乡两级完成,预防、宣教工作主要是乡村两级卫生部门来完成。目前我们医保政策及救治体系相对完善,县级医疗水平及保障能力也比较强大,最薄弱环节仍然在乡村两级。

  2019,各省陆续推出县域医共体建设,以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医疗改革,把县域医疗体系进行重建、服务模式进行重构、体制机制进行重塑,目的是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时至今日医共体建设依然举步维艰,乡村两级卫生事业仍处于惯性下滑之势,“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认为医疗改革多年,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仍未缓解,各级医疗机构是强者恒强,弱者愈弱,三甲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医院人才凋零、每况愈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有病到三甲成为一种风尚、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的医改将会慢慢的难,和平时期也许国家尚可支撑这种模式,如果有一天战争来临,必将成为灾难!也许有人说我危言耸听,在此我举一例子,70后以前农村小孩基本出生在家中,由村医接生比较多,80后至90后大多数人出生在乡镇卫生院,00后基本出生在县级以上医院,换言之就是县级以下的医生都不会接生了…

  当前,乡镇医院功能和服务能力弱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例如几年前冬天大雪封山,曾经有过一个智力低下的孕妇在家产子后孩子掉在地上...120中心通知辖区卫生院前去处理紧急状况,全院医护人员束手无策,没有熟悉妇产科的...

  不仅乡镇卫生院医生短缺、村卫生室人员明显老龄化,乡村卫生事业后继乏人,急需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工资待遇,同时启动村卫生室人员培养,特别是山区定向委培村医已是刻不容缓!

  1. 门诊帐户取消后,门诊统筹报每人每年只报销300元(交380元),幅度过小,不利于激发乡村人民群众参保激极性(如参保比例不足,影响上级财政配套资金),不利于乡镇卫生院及卫生室业务的开展,进一步弱化了乡村医疗,将会阻碍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我们大家都认为门诊统筹应当大幅度提升至每人每年500元以上。

  2. 医保对慢性病服务应当推广至乡镇卫生院,当前我们只有县直三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为病人鉴定办理慢病卡,乡镇医院只能为贫困户服务 ,普通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心病”等常见慢性病只能到县城治疗,此举不利于方便人民群众,不利于基层医院的慢病防治工作开展,更是违背国家医改强基层的战略目标。我们大家都认为,慢病的鉴定可以放在医共体牵头医院,治疗除了癌症放化疗、肾病透析、结核病、精神病等乡镇目前确实不能诊治之外,应当资源共享、就近治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立了乡村振兴的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提高乡村医疗水平,核心在医生。医疗和教育对于乡村振兴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只有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的提高,才能有效推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医疗改革慢慢的提升,才能最终实现基本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