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官网下载:聚焦∣如何构筑医院保障服务体系“防护墙”?
发布时间:2024-05-13 05:32:06

  构建安全可靠的医院保障服务体系,可以有明显效果地提升医院的服务的品质与服务效率,同时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进而达到患者和医院共同期待的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医院保障服务体系是医院临床诊疗服务的重要支撑,涉及全院所有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会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构建安全可靠的医院保障服务体系,可以有明显效果地提升医院的服务的品质与服务效率,同时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进而达到患者和医院共同期待的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9月26日,第十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业内多位专家和医院管理者就“构筑医院保障服务体系‘防护墙’”进行了讨论和交流。会上,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彭明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李昕、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副院长冯常森、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医保办副主任赵锡江、兴化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张彤、青岛市医疗器械商会会长徐海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杨薇分别作了精彩演讲,会议由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和深圳市医院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学进主持。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副院长冯常森认为,医疗设施是用于诊断和救治病人的特殊专用设备,医疗设施的使用质量必然的联系到医疗质量,也关系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危,因此,“构建医疗设施质量控制体系的目的是确保医疗设施临床应用质量和病人安全,提高医院综合诊疗服务水平。”

  他介绍了医疗器械风险来源分类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设备问题,这中间还包括设计、生产及上市前临床验证的局限性,大约占10%~20%。二是使用问题,也就是临床维护管理不善、不正确使用或错误使用,占到50%~60%。三是系统故障,包括了设备正常运行环境,性能退化和故障损坏等,大约占20%~30%。

  冯常森认为,要围绕着三个环节构建体系,要把好入口关,也就是在临床准入方面,要关注和考虑采购中的三证、品牌、诚信、器械品质差事件等。关注使用关,在人员准入方面,要关注临床中的操作不当、管理不善或错误使用等问题。重视保障关,在临床准入、CE准入方面,关注设备故障、性能退化和应用环境等因素。

  “医疗设施的维修保养在整个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占有的时间比重最大,因此,做好维修保养期的精细化管理,对医疗设备服役期间的量值准确、运行稳定、提高使用率,发挥医疗及经济效益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

  他认为,医院医学装备管理部门需对医疗设施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在国家强调医疗质量和质量安全的政策要求下,尽快建立医院内部的医疗设施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大大降低医疗设施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减少或避免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医院可持续性发展。

  方来英表示,每个合格产品都表示得是出厂时合格,但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损耗,就可能达不到合格标准了,所以对于设备的维护就十分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就是医生手中的‘器’。这个应引起各级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疫情之后,从来就没感受到,我们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需求有这么大。”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彭明强在开场时表示。

  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提升。在新时代,要逐渐完备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促进跨界融合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新需求,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人民健康和改善医疗服务,成为新的目标和课题。

  彭明强认为,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提高“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中日友好医院是我国‘互联网+医院’的砥砺践行者。尤其在远程医疗方面,构建了完善远程医疗技术协同体系,包括远程病理会诊、远程教育培训、远程影像会诊等。通过远程医疗业务体系展开了例如临床会诊、远程门诊、远程诊断、学术交流、教育培训、远程查房等工作。

  “以疑难危急重症为主的远程会诊,我们每年的远程会诊业务大概是5000余例,这三年来为患者节省了将近7000余万元,由于远程协同工作大多是西部偏远的地区进行疑难危急的会诊,因此既可以减少他们到大城市奔波的时间成本,又可以减少他们的医疗费用。”彭明强说。此外,中日友好医院还开展了以学科建设为主的远程教育培训,近三年开展远程教育培训200余期次,累计培训万余人次。

  在抗疫中,该院进行了丰富的互联网+医疗探索实践。在远程医疗方面,建立了危重症新冠肺炎国家级远程会诊平台,在互联网诊疗方面,开展在线复诊,打通了医保直付;在便民医疗方面,实行电子处方,送药到家。在联防联控方面,进行在线咨询、科普直播,开展学术讲座。

  彭明强表示,在新时代要不断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运动,运用促进跨界融合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新需求,探索通过网络技术促进人民健康和改善医疗服务也成为新的目标和课题。

  在价值医疗下,“医改的1.0时代是以遏制药品、耗材价格虚高为突破口,剑指由此带来的过度医疗问题。2.0时代是以价值医疗为导向,追求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应,追求性价比最高的医疗模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李昕说。

  2020年6月28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管年”活动的通知》,明确医院应牢固树立“过紧日子” 的理念。同时,根据医保政策导向,严控医保支出,让每一笔医保基金都花在“刀刃上”成为方向。

  此外,医院内部管理存在众多痛点:如数据监测覆盖面窄,耗材供应链管理精细度低,耗材成本占比大,业务财务关联度低等。

  面临各项政策的管控要求、价值医疗“质量成本两手抓”的趋势导向、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痛点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搭建了数据驱动下的耗材供应链精益运营管理体系,通过对医用耗材供应链全链条数据的抓取及追踪,持续钻取数据价值,实现基于数据的各环节管理模式的问题自查、管理优化及预警控制。整体解决路径:实行四位一体、科学管理,建立全流程线上管理体系,将高值耗材“软硬”结合,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据他介绍,该体系整体解决路径是“四位一体、科学管理”。一是进行软硬结合、支出监控。即将高值耗材“软硬结合”,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基于高值耗材历史使用数据,进行支出监控。二是联动管理,将耗占比管控与绩效挂钩、强化成本意识,将收费类耗材进行实耗实销,业务与财务挂钩,基于科室各月预算,进行耗材支出监控。三是进行全流程线上管理。搭建医用耗材全流程线上管理体系,各关键节点留痕,全程可溯,数据真实可抓取。四是进行数据评估,取供应链各环节数据,多维度钻取分析,实现医用耗材管理的问题自查、管理优化。

  对于构筑医院保障服务体系“防护墙”这一个话题,青岛市医疗器械商会会长、首宏医疗控股集团董事长徐海波表示想聊聊“墙外那点事”。

  面临当下国际各方形势,他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不会影响高端医疗器械进口,对国产高端医疗设施制造带来一定影响。他同时表示,国产医疗设施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一是发展不均衡:大多是中小规模,甚至小作坊企业。规模不大,无序竞争却很激烈。生产模式传统,支配力有限。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弱,大多以仿制、改进为主。

  二是工业技术发展直接影响医疗器械发展。我国高端医疗设施8成被跨国企业垄断,外资合资企业成为市场主力军。

  三是和融资困难。具体表现有开发难度大,投入资金高,开发周期长,需要持续投入;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少,难以从长期资金市场获取资金;缺乏经费支持,难以生产出满足医疗需求的高质量产品。

  他认为未来的趋势是:未来国产医疗器械研发速度、技术速度将加快,但由于技术差距,进口医疗器械仍将占据大部分市场。我们国家医疗器械研发速度加快,医疗器械生产商涌现。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广阔,”他说。我们国家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广阔,在政策全力支持ICU、实验室、医院扩建的情况下,尽管国家政策向支持国产倾斜,但目前国产高端医疗设施仍没办法撼动进口高端医疗设施。

  同时,他表示,医院使用采购医疗器械必须以“安全”为本,应该以安全打造自身医疗器械采购“防护墙”,医院采购进口医疗器械面临多种风险,应该重视医疗设备检验测试、防护不当引起的安全问题。作为企业负责人,他表示,首宏可以为全国医疗机构提供定制化医疗器械检测综合解决方案。

  兴化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彤在论坛上重点介绍了该院耗材管理SPD信息化系统。他指出,在当下这一段时期,医院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特别的重要。SPD系统的应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SPD模式的宗旨是保证院内医用耗材质量安全、满足临床需求。同时,运用物流信息技术,强化环节专业化管理。”他认为,在供应方面,SPD能解决医用耗材供应问题,在加工环节,解决耗材院内使用塑形问题,包括:拆包、打包、赋码等,在配送方面,能解决耗材院内配送问题。

  SPD模式运行之后,更好的促进了两个协同,即供应商与医院内外协同一致;医院供应与使用结算内部协同一致。该系统集平台化、数字化、智能化于一体,为第三方,供应、加工、配送流程闭环管理提供有利支撑。系统在医院层面涉及院一级库、科二级库、临床使用后结算等。

  该院的SPD系统还关注补货消耗管理、节假日管理、漏扫码管理、新增耗材管理。其中,新增耗材管理方面,根据医院管理要求,科室基数设置表需要新增耗材或者调整定数设置,应该填写使用或定数调整审批表并注明原因,审批通过后信息系统完善数据。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等逐步成为政府的决策理念。医疗部门作为国家卫生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2013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中国医院总数较2005年增加23.8%,医院是年均能耗仅次于旅馆的公共建筑。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杨薇认为,向“绿色医院”转型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建绿色医院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医疗行业提出的新目标和新挑战。”她介绍说,绿色医院的核心内涵包括绿色建筑、 绿色医疗、患者安全、医患和谐4方面,绿色医院建筑建设是让医院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达到高效统一。

  她表示,目前国内外构建绿色医院评价标准仍以绿色医院建筑评估为主要方向,适用于我们国家医疗现况的绿色医院评价要素尚需进一步规范,尤其是涵盖绿色医院各项核心内涵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疫情大考按下了快进键,进一步推进了医院治理体系建设转化为医院治理效能。她认为,要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强化保障体系建设,实现预算约束机制,顺势而变、因地制宜,实现公立医院运营效率和内涵提升。

  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亚泰院区建设为例,该院通过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预留发展用地,打造可持续发展绿色医院,做到医院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绿色健康发展。“既有建筑的节能增效计划1年可减少10%能源消耗,且可持续保持年节约2%,实现每5年降低10%的水平。”

  新时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取消药品加成,推进分级诊疗,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地市级医院处于“医疗夹心层”,省内资源利用有限,优秀人才吸引困难,以及医保严控费等新形势对地市级公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医保办副主任赵锡江认为,地市级医院必须从战略高度认真研究国家医改新政,积极完善与医改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实施全区域医疗、特色医疗、人才强院、内涵发展、优化运营管理等差异化战略。不断推动医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低廉的医疗服务。

  其中,在管理创新方面要注重内涵,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粗放式、规模式堆砌向精细化、集约化、内涵化发展。调整发展结构,实现从单一化、简单化运行向多元化、疑难化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达到质量优、效率高、耗能低。进行成本管控集约化管理,质绩效分配与DRGs充分结合,分配向高难度技术、高风险患者收治、院部科室重点技术项目倾斜。

  医院要适应国家医保政策的变化,必须将“高效运营、成本管控”作为运营管理的主题,实行集约化发展。巧用机制管好医保,将医保职能归入运营管理处,形成“大医保格局”,进一步强化内部协同与监管,加强精细化管理,确保“医”“保”“患”三方利益。

  同时,多措并举管控成本,善用监督引导行为,进行“上下联动”协同作战。他认为,应进行“三医联动”,加快医保资源的整合优化,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效率;医保局需进一步加大“互联网+医保”建设,此外,医院要逐步的提升医疗技术,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费用,实现质量和效率双提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