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官网下载:“AI+医疗”前景广阔但成功产品寥寥 专家:单一的AI应用对医生帮助有限
发布时间:2024-05-13 10:02:04

  ◎在医疗影像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涵盖了早期的筛查、诊断到中后期的治疗、随访等,市场空间可观。根据灼识报告,以医疗机构终端口径测算,国内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不到10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4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5%。全球来看,预计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有望从2020年的不到1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646亿美元,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147%。

  当前,“AI+医疗”步入发展快车道,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设备智能化、辅助疾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优势。

  尤其是在医疗影像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涵盖了早期的筛查、诊断到中后期的治疗、随访等,市场空间可观。根据灼识报告,以医疗机构终端口径测算,国内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不到10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4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5%。全球来看,预计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有望从2020年的不到1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646亿美元,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147%。

  不过,自医疗AI问世以来,能够真正融入临床实践中的产品仍然凤毛麟角。

  在第8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期间,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始院长、联影智能联席CEO沈定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正常采访时指出,目前,临床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是需要解决,单一的AI应用对医生的帮助非常有限。医生所需要的是多个AI应用的融合。“现在已经到了ChatGPT时代,AI技术不断融合,‘涌现’成为重要的趋势,我们更应思考一个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其中的一个点。”

  针对记者有关“医学影像领域,AI有哪些得到落地的应用”这一问题,沈定刚介绍,AI需要与临床有非常紧密的结合,了解临床的真切诉求,而目前,AI也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一是AI能够解决“草里寻针”的问题。临床医学影像上很多时候需要找寻细微病灶,这相当于在做一些“草里寻针”的工作,人眼很容易错过。在此方面,AI非常擅长。例如在进行肺结节诊断时,300幅图片,需要让影像科医生在两三分钟内看完,不仅十分艰难,肉眼还很容易错过不少细节。但AI就能轻松实现秒级阅片,精准找出肺结节。

  二是AI能解决人眼“视而不见”的问题。同样以肺结节诊断为例,过去临床诊断中很多时候结节的变化人眼难以察觉,但现在有了AI技术的辅助,即使是很细微的变化,也能在第一时间做出诊断。

  据公司方面介绍,以放疗环节为例,联影智能打造的分割引擎可在0.7秒左右自动勾画一个器官/靶区,Dice系数可达97%。配备自动勾画引擎的联影一体化CT-linac放疗设备使得传统需二十天左右才能完成的首次放疗流程缩短至20分钟左右。目前,该一站式放疗方案已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金华市中心医院成功应用于直肠癌(23mins)、鼻咽癌(29 mins)、乳腺癌(23 mins)及肺癌(10 mins 45 sec)的病患首次放疗中。

  “当然,AI目前在整个临床流程里还有较多工作未能覆盖。例如,以现在的医疗AI发展程度来看,还没做到所有的疾病用一个AI软件就能够实现辅助诊断,而ChatGPT技术的出现也会启发我们把多种疾病用一个AI来做,这就是一个融合的概念。这也是由于各种疾病之间可能有一些相关性,一个问题的解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另外一个问题找到应对之策。”沈定刚说。

  沈定刚还认为,在医疗AI领域,与同赛道的别的玩家相对比,联影智能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全栈全谱”的产品设计思路。单一应用于医学影像某个环节的AI并不会从整体上对临床工作流带来明显的提升,只有从全栈(即扫描前、中、后全流程)的角度来研究和开发医学影像AI,才有机会真正带来临床工作流的革新。另一方面,临床诊断往往不仅使用一种模态,而是结合多种模态完成检查。因此就需要从全谱(即多模态)的角度研究怎么样诊断疾病。

  “在AI时代,我们更应思考一个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其中的一个点。想要做到这一点,重点是把所有的AI工具标准化、模块化,进行组合、快速开发新的产品。这就需要学者、产业界人士学会共享,从解决临床问题的思路出发。”

  沈定刚强调,“AI+医疗”不是闭门造车,需要与临床有非常紧密的结合,了解临床的真切诉求,“造”出来的东西需要投入临床使用。“产学研医的合作很重要。一方面,公司技术性人才在相应领域的专业性很重要;另一方面,国家重大的项目需要让企业领头,与大学、医院紧密合作完成。只有通过研究机构、顶级医院医生间建立紧密的合作,才能真正让一批先进AI技术服务于临床。”

  记者在CMEF展会现场注意到,有多家医疗器械公司都展出了围绕手术室的综合解决方案,如联影集团旗下子公司联影智融推出的uHOR魔方复合手术室、巴可公司展出的4K数字化手术室和一体化阅片影像中心、海信医疗展出的数字化微创介入手术室等。

  5月15日,联影智融总裁姜植铭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正常采访时指出,手术室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传统手术室到功能性手术室的转变,以应对持续不断的发展的外科手术技术和临床需求。传统手术室已不能够满足临床需求,手术床旁布满各类设备、台车,空间拥挤、线缆散落地面,医护人员被绊倒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安全风险隐患。不仅如此,术中对设备参数的调整会经常穿越无菌区在消毒区域内才得以实现,术间与外界无法互联形成信息孤岛,术中医生无法随时调取患者检查图像。此外,手术观摩人员的增加在术中占据了无菌区有限的使用空间,增加感控风险。

  随着医生手术技术的进步,需要完成更高精尖的手术,联合介入、外科和微创手术治疗,复合手术室、一体化手术室、数字化手术室等功能性的手术室应运而生。随国家对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视,手术室建设也在蓬勃发展。

  复合手术室对急危重症患者意义重大。以神经疾病治疗为例,以往介入手术只能在DSA室完成,如果术中出现或怀疑动脉瘤破裂需到CT室扫描确定,再送到手术室开颅,诊疗流程的复杂性往往耽误抢救黄金时间,带来更高风险。“诊疗联动”的复合手术室则实现了术中无缝连接,极大简化患者就诊流程,节约了宝贵的抢救时间,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打造复合手术室所需的资金成本、场地要求、医疗资源等是三甲医院外的非重点医疗机构难以承受的。对于记者的这一疑问,姜植铭的回应是:“现在中国的复合手术室市场占有率跟国际水平相比有些落后,但中国在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下,进入医疗质量高度发展的新阶段,所以,我们大家都认为未来所有的三级医院应该都会配复合手术室,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此外,姜植铭还指出,医疗资源下沉是大势所趋,现在企业配备的创新产品基本上都会支持一些远程的功能。以复合手术室为例,临床专家可以远程操控,实现在基层复合手术室完成手术的目标。现在的医疗器械企业都在打造医联体的概念,旨在让顶级专家可以不出医院,在他自己的医院里就可以同时去指导多个基层医院的手术,通过5G远程技术也是复合手术室中数字化系统远程医疗指导的重要功能。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个人会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开源证券给予恒生电子买入评级,公司信息更新报告:降本增效效果非常明显,AI+金融未来可期

  重磅福利活动来了!2023中国(成都)新电商年会10月27日开启秋日美食狂潮

  小米发布澎湃OS系统国内版首批设备今年12月开始推送 截至上半年MIUI全球活跃用户超6亿

  “有二手房跌了200万”,降价房源是涨价房源的10倍!杭州楼市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