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官网下载:聚焦医疗科普短视频乱象:认证混乱擦边卖药
发布时间:2024-05-12 09:40:28

  近些年,医疗短视频迅速崛起,已然成为短视频领域中的热门赛道,众多医院的“主治医师”、“名医”、“专家”涌入其中。“三分钟带你了解一个医学小知识”、“如何提前预防各类疾病”此类标题的医疗科普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颇为常见,评论区也往往充满了观众的各种关注和疑问。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也混杂着部分难以辨别身份真伪的“医生”,他们在博取流量的同时通过隐蔽手段带货卖药,并从中获利。而在乱象之中,严肃的医疗科普也遭遇“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

  在社交平台上,医疗短视频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健康科普、疾病防治、医疗技术介绍等等。但其中也不乏杂音:部分没有医疗资质的博主,披着“医生”外衣进行宣传和推销。很常见的一种做法是,在医生科普帖子或短视频下方,有账号以该医生小助理身份进行评论、置顶,做商务推广。

  许多医疗科普视频上配有“该视频不推荐药物和治疗方案”等文字,但实际却依然能通过隐晦的方式获利。

  此前,网友雷先生联系潮新闻记者,表示在短视频平台找到了一位认证信息为四川省某医院肺病科主治医师的张姓医生,试图知道更多癌症相关知识。但是之后的一系列操作却使其非常疑惑。

  “他要求我加入粉丝群,添加医生微信进行问诊,这不符合正常医生的逻辑。” 雷先生表示,他怀疑该医生是假冒的,随即在医院官网上查询,但并未找到张某的信息。事后,潮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张某早在2021年就从医院离职。医院接到过多起反映张某认证信息的电话,亦多次和张某沟通,但并未得到妥善解决。

  此外,潮新闻记者还注意到:社交平台某一账号认证信息为延安市某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发布了大量与两性话题相关的视频,如:“早泄又阳痿,记好这个小方子”“没有18厘米怎么办,2 个提升方法”“男人们,你真的会戴避孕套吗?”等等。而夹杂这类视频中的,有不少药物推荐的视频。虽然视频下方注明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推荐任何药品,但仍然引起了众多关注,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内留言,“这款药品是否上市?”“在哪里能买?”

  面对社交平台上屡见不鲜的“一边科普,一边卖药”现象。邓利强表示,“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医生违规,其次,当然也不排除是一些人假冒医生的名义进行带货。”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邓利强告诉潮新闻记者,《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禁止以医生、科研人员的名义做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的广告,“因为它给用户一种诱导,甚至是欺骗。如果医生发布的视频涉及这些,是违法的。”

  2022年6月30日,抖音电商关闭医疗健康类认证创作者账号的商品分享功能。今年5月开始实施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第八条也精确指出,禁止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

  而针对另一种情况冒用医生资质进行药品带货,在邓利强看来,这是现代技术给社会公信力和诚信体系带来的挑战。

  根据各大短视频平台关于用户认证的相关规定,职业认证属于个人认证,进行医护工作者认证需要提供《医师资格证》、《医生执业证》、《在职证明》等材料,但其中《在职证明》只需胸牌、工牌、官方文件择一即可。规定中有提及年审制度,在获得认证后,有效期为一年,到期自动进行年审。未通过年审的,平台会通知用户补齐材料,逾期未提供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视为自愿放弃该认证,该认证自动失效。

  在以往,邓利强也接触过医生资质被冒用的案件。他表示,事件本身追溯起来的难度很大,如果要起诉,时间成本、金钱成本都是需要仔细考虑的,“有时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加上维权的难度,导致很少有人真正去打这种官司。”

  除此之外,社交平台上也存在一些“整合性科普”本人不是专家,看过相关医疗科普视频后,认为这些知识没有那么复杂,自己修改或整合之后进行发布。在邓利强看来,这种所谓的科普是非常不严肃的,会扰乱正常的科普。

  拥有25年从医经历的谭卓是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甲状腺外科副主任医师,也是短视频平台上为公众进行医疗科普的“谭一刀”。

  谭卓表示,近些年百姓的健康意识提升了,但对甲状腺癌等不少疾病还是属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容易因未知而产生恐惧,加上一些不科学、以讹传讹的坊间传闻,百姓的心理上的压力会更大。在进行医疗科普之初,他想用专业相关知识去帮病人解决一些身体或心理上的问题,可是渐渐地,他发现并非如此。

  面对医疗科普短视频的乱象,社交平台相继出台了一些举措来加以规制,但也给真正的医疗科普带来了困境。比如关键词屏蔽的举措,就给医疗科普增加了难度。谭卓表示,发布的视频或直播中,解说时一旦涉及到某类药品,就会被认为是引导患者,直接关进“小黑屋”。

  “平台能核审的是用户是否有医生的资质,至于医生科普的内容是不是专业,对于平台来讲的确是力所不及的。”邓利强表示,未解决这类问题,平台设置了一些限制,而这些限制误伤无辜,是完全有可能的。“有时候就导致该管的没管住。 规矩的人被管住了,而一些不那么规矩的人,还能够继续钻空子。”

  “所以很多做医疗科普的后面都难以为继了。”谭卓说。专业医生进行医疗科普是纯公益的行为,不能够实现流量变现,自然没有商家的资助和包装,需要本人花费精力去做这个事情。可是对于医生来说,平时的问诊和手术工作已非常繁忙,没有太多功夫来细致研究平台的规则,“刚开始是一阵热情,后来慢慢的,很可能变成了一地鸡毛。”

  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医疗科普的价值不言而喻,专业、优质的医疗科普更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数据显示,我国有73%的短视频直播用户曾经在手机端观看过健康科普类内容。其中42%的用户平均每周会观看1至3次健康科普视频。

  “我之前曾在网上查血糖值相关的内容,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却得不到一个真正权威的、和诊断标准相符合的结论。”邓利强表示,优质的科普、严肃的科普,的确对公众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够大大减少公众对疾病的焦虑,也传递了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识。“但是现在优质的科普作品太少了。”

  来源:潮新闻 撰稿:见习记者 吴馥梅 记者 商泽阳 责编:俞舒珺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