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官网下载:京都医疗健康云建设实践录: 加快医疗健康云建设推进相互连通与数据共享
发布时间:2024-05-13 08:40:00

  2016年10月25日,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建设相互连通的人口健康新平台,建立应用服务体系;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表明:要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和安全保障。

  政策导向下,加快医疗健康云建设的进程、推进医疗信息相互连通与数据共享慢慢的变成了各地区医疗信息化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一环。6月8日,医疗健康云生态大会在京如期盛大召开,本次会议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部主任、高级项目管理师单既桢就北京医疗健康云建设工作状况做了分享。演讲内容整理如下:

  北京市经信委在2016年初发布《北京市市级政务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经信委发〔2016〕4号)。该文件特别提出“上云为常态,不上云为例外”——即除公安、安全等安全等保要求在四级以上的部门以及一些涉密系统以外,其他机构都要上云。此外,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建设一些重点领域数据中心作为支撑,推动建设包括医疗行业在内多个重点行业的战略性公有云服务平台。

  由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健康北京2030纲要》是北京市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推进的一项举措。《健康北京2030纲要》提出要围绕健康北京建设和深化医改重要任务,持续推进市、区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不同健康服务机构间共享信息,为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撑、创新互联网健康服务模式,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健康管理与惠民服务。推进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等数据资源的规范管理与集成共享,建设北京地区人口健康大数据中心。

  目前北京医疗健康云建设工作主要有两层内容:1. 经与市经信委沟通后,考虑到医院业务连续性要求比较高,暂不入云,其余单位需严格执行《北京市市级政务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按照经信委的要求,整个政务云的资金投入按照一年一申报进行;2. 北京医疗健康云建设过程需要考虑到全市健康信息化项目的总体入云思路。

  (1)电子政务办公类系统。诸如毕业后再教育系统、医政电子化注册系统、OA系统,审批系统、卫生财务系统、食品标准、国合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信用系统、投诉举报系统等,这类系统的特点是实时性要求相对不高,系统架构相对简单;

  (2)面向公众服务类的系统。诸如生育服务系统、妇幼微信公众号、卫计委、医管局和中医局门户网站,各医疗卫生机构单位网站、统一预约挂号平台等,这类系统特点是系统实时性要求相对不高、数据安全性要求高、数据准确性要求高。

  目前,北京市已经构建了三朵电子政务云,其中通州政务云和六里桥的政务云均为生产数据中心,而密云区政务云则作为灾备中心。整个政务云采用双链路的形式,确保其中一个链路作为安全保障。

  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管理类系统。诸如电子病历共享工程、卫生统计系统、卫生监督系统、疾病控制管理系统、妇幼保健系统、卫生应急系统、急救系统、药采系统、社区卫生系统管理平台等。此类系统特点为实时性要求比较高,部分系统实时性要求高(如急救系统)、数据保密性要求高、数据准确性要求高,另外与相关系统协同共享要求高。

  医疗服务类系统。诸如医院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体检系统等。系统特征为实时性要求高,数据保密性要求比较高,数据准确性要求高。

  为实现医疗信息全面打通,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员会信息中心制定了分四步走的工作方案:

  (1)建设首善标准的北京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全方面提升北京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打通付费、医保、药品和健康信息壁垒,实现健康相关信息全面互联互通;

  (2)利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多种形式实现就医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查询、在线预约、自我健康管理等服务;

  (3)实现系统相互连通,全市二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间实现健康信息共享调阅,支持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

  (4)通过大数据应用,促进卫生精细化管理,提高居民健康生活品质,提高疾病预防水平,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云作为实现信息互通的基础工程,在医疗信息全面打通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以政务网为主,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辅逐渐完备健康网建设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进一步统筹建设医疗健康云、充分的利用政务云推动应用系统的逐步迁入成为关键一环。

  卫生信息系统整体规划不足的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也是健康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在医疗健康云建设之路上不断总结和思考,是构建更好医疗健康云的捷径。

  1. 针对期建设的各种垂直系统整体架构不明晰的问题,能借助健康云做一个整体规划;

  2. 前期的投入虽然较高,但长远来看,医疗健康概念云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节约资本;

  4. 传统信息化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入云后实现资源分配,机动性、时效性更强;

  5. 针对不一样业务系统之间数据无法共享的问题,入云之后,可以做一些统筹规划和数据共享。

  当下,医疗健康系统入云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应对这样一些问题需要医疗健康云建设的各方力量共同准备好。

  首先,传统IT公司要为向云上迁移准备好:原有架构能否适用于云架构?系统能否在不改变自身性能的前提下顺利平移?

  第二,云承建商要为提供保障做好准备:入云后基础设施及网络条件能否得到一定效果保障?

  第三,信息系统建设人员要为适应云环境准备好:机制体制能否在云环境中顺利运作?项目管理相关方能否有能力完成高效的硬件集成及维护?

  在加快医疗健康云建设、促进相互连通的同时,审慎入云、确保安全同样重要。正如单主任在大会上所说:“在医疗健康云建设的道路上,不仅要仰望星空,更应该脚踏实地!”